厦门中心站服务民生新升级 献礼党的十九大
2017-10-17 14:04:58
“为何轮渡航班调整?原来是天文大潮来了”、“厦门海域或迎今年最低潮 邂逅天文低潮遇海底风景”、“潮涌木栈道 市民开心‘弄潮’——厦门昨迎今年最高潮位,但未造成太大影响”、“国庆假期下海游泳最好选择上午中午” ……这是多篇刊登于厦门日报、厦门晚报等报纸上的标题,得益于厦门中心站预报团队每日的海洋预报和监测团队每周多次的浴场监测作业。近年来,厦门中心站强化海洋公益服务,扎实推进区域性海洋观测、监测和预报业务的创新发展,积极作为、主动作为,展示良好的社会形象,服务民生显实效。
基层党建工作为突破,践行为民服务的承诺
厦门中心站党委紧紧围绕“党建统领,党建和业务双统筹”的工作思路,以党建服务民生工作为依托,引领支部党员树立“为民”思维,充分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自觉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第一党支部作为厦门中心站党委创建的海洋先锋品牌支部,积极将基层党建工作有机地融合到海洋预报工作中,以党建工作推进预报服务工作成效,以预报工作成效体现基层党建工作,支部党员争当先锋,用敬业精神和专业态度促成海洋预报的精细化和专业化,进而更好服务民生。
厦门中心站预报室副主任陈德文接受厦门卫视采访
保障民生为根本,夯实海洋公益事业的基础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海洋公益事业的发展成果最终必然惠及人民。厦门中心站积极落实分局海洋工作十三五发展规划要求,推进“一站多能”建设,以基础建设和公共服务为抓手,提升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助推能力。
10月11日,厦门中心站“预报需求”座谈会在站部预报大厅召开,座谈会诚邀厦门市海洋渔业局资源环境保护与观测预报处处长张煦荣和厦门市防汛办张翔等专家,中心站党委书记兼副站长吴向荣、信息室李郅明以及预报室副主任陈德文带领的预报团队参与座谈会。座谈会分析了厦门海洋预报减灾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研讨了预报减灾工作的基本思路、发展方向和工作重点,各专家提出了关于厦门市预报减灾的需求。本次座谈会,为中心站在支撑政府决策、服务海洋与渔业经济发展和满足社会公众需求等服务民生方面提供了业务方向,也为中心站海洋预报减灾工作奠定了基础。
聚焦民生服务渠道建设,满足公众便利化需求
厦门中心站开拓民生服务渠道建设,积极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的信息共享平台。市民或来厦游客只要登陆中心站官网或关注“厦门海洋预报台”APP即可第一时间获取“潮汐”、“海浪”“浴场及度假区”等海洋预报信息,甚至可以查到厦门、泉州、平潭等地客轮前返台湾省各大航线的海上预报数据,服务范围延伸覆盖至闽台两地。中心站在厦大白城、观音山等海滨浴场及东渡厦鼓码头设立LED宣传栏,市民和游客可更直观地获取潮汐,水温等有效信息。此外,每日向厦门市局发布预报专报,市民可在《厦门日报》《海西晨报》等报纸阅览当日厦门海洋预报。通过打造“多渠道便民服务圈”,满足公众多样化、便利化需求。
广泛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擦亮社会责任品牌
厦门中心站始终坚持“真情回馈社会”,主动履行社会责任,积极参与服务民生工作,通过创建活动推动党建、业务、精神文明的全面发展。长期开展党委结对帮扶、慰问贫困退休老党员、文明交通志愿服务等工作,实现社会公益活动的常态化。通过基层党支部开展“海洋意识进校园”宣教活动(第一支部)、“清洁海岛”主题党日活动(第二支部)、“关爱贫困女大学生,共圆中国梦”科普活动(崇武支部)等社会公益活动的组织和参与,履行社会责任,营造中心站浓厚公益氛围,赢得广泛的好评。
(厦门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 倪清)